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甘肃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专业知识点

2023-12-28 15:57:47
中师华图

一、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记载,养生学的始萌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在甲骨文中可以发现有关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文字记录。

《吕氏春秋》中对人的认识,提出了“贵生”“重生”的思想。《吕氏春秋》云:“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贵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养生”。《吕氏春秋》云:“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病无由至矣。”这里的“本”,就是“精神”。“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老子、庄子:以为欲望太过能致疾损寿,主张清静养神。

孔子:则认为饮食起居与寿命有直接关系,他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首次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到人之生死寿夭非“天命”注定,这对养生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秦汉至隋唐:这个时期,传统养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充实。

魏晋至唐统一中国三百余年间:在意识修养方面,主张清虚无为,顺应自然;在具体方面,重视导引吐纳,甚而服食。

宋元时期:涌现的养生学家主要是金元四大家和陈直、邹铉、邱处机、王圭等,撰著了《养老奉亲书》《保生要录》《摄生消息论》《泰定养生主论》等大批养生专著,并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路,使传统养生学日臻完美。

明清养生学家:所推崇保养精、气、神为首务,寿夭与先天、后天有关等观点,并且涌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在养生学术理论方面,则首推张景岳,其次是李梃。

明朝李时珍:药学专著《本草纲目》对丰富发展饮食调养的论述,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历史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养生学也濒于夭折,这一时期养生著作寥寥无几,其中主要的养生熟记是任廷芬的《延寿新书》、胡宣明的《摄生论》以及一些气功著作等。

二、传统养生内容与特征

1.情感调谐:情感调谐包括:①自我调谐;②人际关系;③宗教、自由。我国养生学非常重视人的情感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生活起居: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合理安排一天的休息、饮食、睡眠、生活卫生、身体锻炼,使之形成制度化和养成习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重要意义。

3.饮食调理:“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就是从养生角度,向人揭示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其疗、补作用。它主要包括保养脾胃、饮食有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忌口等。

4.房事调谐:房事调谐主要包括节欲保精;行房有度,合房有术;房事宜忌等内容。

5.劳动运动:劳动运动包括劳动健身、古代健身运动、现代健身运动等。

6.气功调谐:气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珍贵遗产的一部分。气功调谐主要包括吐纳、导引、内养、保健等内容。

7.经络穴位: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中医学的治疗手段进行养生的一种方法。按摩是通过“按”、“拿”、“点”、“推”、“揉”、“拍”等方法,对人体各部位经络、穴位进行推拿,而起到运行气血、疏理经络、健身祛病的功效。

8.药物调理:药物调理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我国传统养生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气功养生、太极拳养生、导引、按摩保健等。

三、世界医疗体操的鼻祖——华佗

华佗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和动作习惯,效仿五禽动作,编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五禽戏。这套操是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自然动作编成的。(在古代,禽的含义和现在不一样,它是鸟与兽的总称)

四、孙思邈健身养生法

隋唐时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成为我国古代科学家中年寿最高的人。他不仅长寿而且在71岁时写成医学名著《千金要方》,更在100岁高龄时续写《千金翼方》。这两部书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广泛辑录了前代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医学文献资料,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在病症分类上创立了新体系,是祖国医学史上重要典籍。

五、流传最广的导引术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依据现有文献,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jiuyeqiao@eol.cn,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甘肃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招聘公告&简章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